東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高水平崛起的核心引擎
松山湖高新區是東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高水平崛起的核心引擎,新經濟、新企業、新人才加速發展,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從世界工廠到珠三角新興的科技創新中心,東莞正在經歷著華麗的蛻變。
抓住“牛鼻子”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建設自創區的“牛鼻子”。松山湖國家高新區將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推進自創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據介紹,截至目前,松山湖高新區有高新企業107家,經園區申報入庫企業共51家。今年園區新增高新企業申請79家、重新申請認定17家,預計至今年底園區高新企業接近180家。
高新區制定落實了孵化器培育高新企業獎勵機制,已兌現高新企業獎勵775萬元。今年發動的申報高新企業認定中,半數以上由園區孵化器培育推薦。
此外,高新區還充分發揮園區新型研發機構在技術、人才上的優勢培育高新企業,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園區新型研發機構已培育數十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區還通過招商引資和創新創業大賽引進高新企業。據了解,一年來,園區成功引進華為增資項目、華為大學等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積極推進華為供應商集成園區、贏合科技、信義新能源等一批項目落戶洽談。
目前,高新區已連續兩年開展了“松湖杯”創新創業大賽,每年設立430萬元獎金池,單個獎項最高獎金達55萬元,通過大賽引進一批優質企業落戶園區。
高新技術企業的引進給高新區帶來了勃勃生機。2016年1—9月份,園區專利申請總量為3697件,同比增長70.44%,專利授權共2069件,同比增長46.22%。截至今年9月,松山湖高新區累計申請專利19827件,其中發明專利10123件;累計授權專利9977件,其中發明專利2149件。今年,松山湖(生態園)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從前一年的30位升至第29位。
集聚創新資源“深挖”創新源頭
充滿活力的創新東莞,離不開創新資源的集聚。松山湖高新區集聚了一批以新型研發機構、創新人才團隊為代表的高端創新資源。截至2015年,園區有新型研發機構2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7家,省創新科研團隊24個,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7名,國家級眾創空間及孵化器9家,高新技術企業收入超過全區70%,初步形成了創新型經濟發展格局。
充分利用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的優勢,松山湖高新區推動了自主核心技術直接轉化,其中,重點依托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建設院士成果轉化基地,啟動王立軍院士的“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及相關儀器設備產業化”及候洵院士的“垂直結構大功率半導體照明芯片產業化”項目。
松山湖高新區還依托新型研發機構,搭建了科技企業的孵化平臺。目前園區依托新型研發機構組建了3家國家級孵化器,9家市級孵化器,在孵科技企業271家。
一年來,園區新增國家級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9家。目前,區內共有孵化器29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9家、市級18家,載體面積近百萬平方米,在孵企業超過900家;新增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建設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如何給創新人才建設“松綁”,松山湖高新區也走在了全省先行先試的前列。
要推進先行先試,必須緊緊依靠有利的政策支持。除了落實中關村14條及省創新12條政策外,東莞市委、市政府還以二號文的形式出臺了“松湖40條”,賦予松山湖破解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集聚難題先行先試的權利,實施“松湖聚才計劃”,賦予松山湖市特色人才認定評定權限。
今年,松山湖被列為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年底將正式出臺試驗區建設方案,在高新區建立健全人才發展的特殊政策、特別機制、特色載體、特惠服務、特優環境,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
針對中央“千人計劃”專家、省市創新團隊、領軍人才、國內重點高校畢業的優秀人才、工作在企業一線的技能人才、將在高新區就業的“目標人才”,以及華為、中集智谷、大疆創新等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強的大型企業人才,松山湖高新區還通過提供資金配套、獎勵、補貼、安排公租房、雙限房等方式讓人才扎根在園區、安居樂業。
目前,松山湖引進了25個省市創新科研團隊,兌現獎金1.12億元。其中,過去一年即落實配套資金6100.5萬元。據介紹,園區引進的創新科研團隊,多數已實現產業化,且即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
上一篇??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將實施第三輪產品降稅 下一篇??皮革材料新科技:蘑菇將制作皮革產品